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!

000

当前位置: 北京写字楼网 >> 新闻中心 >> 商业地产 >> 新闻详情

配套企业宛若“围城”:产业园5分钟服务圈有多难

北京写字楼网    来源:北京商报        浏览:

 

2017年,是"十三五”的开局之年。经历了粗放式、外延式的发展,京津冀区域正在实施新战略、探索新路径,转舵集约式、内涵式发展。"新”"旧”更叠,必然是一个过程,必然会经历阵痛。

北京经济转型推动了新一轮产业园区的建设热潮。对于园区的建设方和运营方而言,除了园区主导产业要高精尖,如何为园区入驻企业和上班族提供真正"合脚”的服务配套也成了关注的热点。在业内看来,产业园区理想的商业服务配套其实与大学校区或以前的厂区更像:生活+工作。日前,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虽然产业园区对于自身的服务配套很重视,交通与服务配套仍然是最大的问题。

"一瓶水”的距离有多远

随着一批批企业的入驻,随之而来的是园区配套的问题,据记者了解,北京市目前的各个产业园区内服务配套情况差别较大,一些园区配套设施完善,园区内可以满足员工正常的日常生活需求,而有的园区则是"走半天,也买不到一瓶水”。

在北京亦庄某个园区工作的温先生,由于当天外面刮着大风,正在加班的他还未吃晚饭,想要出门吃点东西,但由于单位附近没有超市或快餐店,温先生只能开车十分钟到最近的餐厅用餐,草草地吃完饭,赶紧回到单位继续加班。温先生表示,由于园区周围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,就连平常买瓶水都要开上5-10分钟的车才能到达便利店,非常不方便。正在创业中的温先生认为,目前自己最宝贵的就是时间,他希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事业上,但在园区中,每天日常消费都不能满足,对自己的时间造成了极大浪费。

另外,偌大的园区仅有一家咖啡店,常常人满为患,温先生排过几次队,就再也不去那家咖啡店了。"一些客户来园区谈合作的时候,最理想的地点就是咖啡店,但是园区咖啡店人满为患,特别闹,每次见客户,只能开车20分钟去到另一处咖啡店,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。”温先生如是说。

位于北大软件园的亦隆老烟摊,是一家专门经营烟酒生意的便利店,店主王春雷向记者表示,目前自己所在的园区内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的电商平台,亦隆老烟摊也是最早入驻平台的店铺之一。尽管入驻了平台,对于自己的日常销量有了一定的提升,但是王春雷对于自己店铺的客流情况还不是很满意。"一到晚上或者周末,园区里的客流量就会减少好多,因为园区内的员工都下班回家了,在园区也就不消费了。但是没办法,还得继续开着,我们后面的一家饭店,它们也会给我介绍一些客户来,日常的销售情况也还可以”。

与王春雷不同的是,同样入驻电商平台的千寻商贸,老板陈常凯的营业时间则相对规律,每周一到周五营业,营业时间到下午5点,标准的白领下班时间。陈常凯向记者表示,自己就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,开店也需要休息,正好不开门的时间段都是客流量较少的时候,省出来的时间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。

配套企业宛若"围城”

在温先生看来,目前园区存在的不仅是消费配套的不完整,更大的痛点则是交通问题。由于自己所在的园区处于远郊区,交通情况并不好,仅有地铁站能够到达,但园区距离地铁站也有1公里的路程。园区没有摆渡车,电动车的租赁业务没有开通,"我自己虽然有车,但是遇到限号也只能挤地铁,出了地铁也得花时间走到单位,这样实在太不方便了。出行最后1公里,在园区来说是最大的问题”。

温先生还表示,园区周围以快餐店居多,工作日时,早餐与午餐快餐店生意异常火爆,但是到了晚餐时间,快餐店生意十分冷清,因为大家下班后,都想吃点正餐而不是快餐,因此都不会选择快餐店,这对于快餐店来说也是亟须改变的状态。

不仅员工面临着日常的痛点,园区内的店主同样也面临着困惑。王春雷告诉记者,虽然自己加入了园区的电商平台,自己的经营状况有了好转,但王春雷对于目前的状况仍然不满意。"现在一个园区内有5家便利店,都在平台上,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客源”。

有的园区店铺不够满足现有需求,有的园区店铺安排情况过于饱和,多了不行,少了也不行,如何平衡园区内的店铺问题,仍是园区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园区内的店铺因为各种原因开不下去,园区外的店铺挤破脑袋想开到里面。此前在"经开大厦”开花店的张芳芳,由于原有的房东不让续租了,自己只能搬离园区,在原店址3公里外开了新的店铺。张芳芳表示,加入了电商平台,顾客可以通过网络订花,自己的很大一部分客流还是依赖网络,实体店日常也仅仅是销售一些绿植。虽然自己的生意没有受到多大影响,以前的客户也知道自己在新地址开了店铺,也会到店里买花,但是由于距离的原因,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影响。

陈常凯也对记者表示,虽然生意做得挺不错,也加入了电商平台,在客流量上自己并不担心,但是因为私人原因,自己也不打算在园区内开店了。

商业服务配套如何建设

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、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以海淀的产业园区为例,向记者解释,海淀北部的山后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拓展区域。中关村南部地区建成区空间已经饱和,土地成本比较高,和山后地区相比有一个变化,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,从小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就会变成一个总部企业,总部企业恰恰本身能够聚集很多功能,并不一定要在土地成本极高的区域,它们有着非常强的向山后地区发展的欲望。

"由于中关村空间的匮乏,在山后地区规划了很多园区,大型的产业园区,这些园区入驻率越来越高,创新企业也要向这些地方转移,进驻的成本相对较低,大企业要向这里走,小微企业也要向这里集聚创新,这里面必然带来工作人群越来越多,需要生活配套,包括海淀核心的区域,比如海淀镇、中关村西区在早期的时候配套严重不足,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善。”赖阳如是说。

在谈到产业园区的配套时,赖阳表示,在园区工作的餐饮消费并不一定是多高档的餐厅,需要的是基本的、安全卫生的、快速便捷的餐饮服务,但这里配套严重不足。虽然北清路有大型的购物中心——中关村国际商城,但以外的区域路边沿街餐饮普遍品质较低。在稻香湖区域有酒店里的配套餐饮,但这并不是园区所需的大众化配套。"餐饮应该在园区员工工作的场景附近,也就说在几个园区里面应该有高密度的餐饮服务保障。”赖阳直言。

那园区需要什么样的商业服务配套呢?赖阳认为,园区所需要的是便利型的商业支持,面积不大,小的50平方米、大的500平方米,包括一些生活的各种基本服务、快餐速食、一定的生鲜、洗衣、代收快递、金融服务等综合服务的集聚,它们也是在区域里配送的最后1公里的服务者。"在一定的密度里,要规划预留它们的空间,引进连锁企业进驻,实现园区里安静的基础服务”。

除此以外,在赖阳看来,产业园区还需要一些商务后勤支援的设施,如办公器材、设备保养维护、耗材、订机票、酒店、火车票的服务。"现在不是没有,仅有一些个体户,缺乏一定规模、一定品质的服务企业入驻,能够提供全套的、一站式的服务,既有效率又保障品质,这个也是欠缺。”赖阳告诉记者,新建的产业园区很多都位于郊区甚至是远郊区,还应特别注意的是配送服务的完善。他发现,很多较为偏远的区域,比如海淀的山后地区,因为企业、机构分布比较分散,导致送货成本过高,"快递到不了”,这就凸显出互联网底层落地服务的短板。"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并不是特别难。比如,在海淀就出现了一家企业,从事'收发室’业务,将快递等一些互联网的底层服务支撑起来。这样可以实现以区域为单位,将快递等统一收取、统一配送,与快递、送餐等企业形成有机互补”。

编辑:

【版权与免责声明】 凡本站注明“来自:XXX网(非本站原创)”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。

相关文章

推荐楼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