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!
000
英国诗人威廉·莫里斯说过:"所有发展的事物都是浪漫的。”所以,城市永远是一个充满浪漫的地方。远处,每一声轰隆,每一座建筑,都可能凝聚了几代人的想象与心血,也将影响着几代人的生活与梦想。
"一个城市,两个国际机场。”有人说,从高空俯瞰,北部的首都T3机场像"龙”的话,南部的北京新机场则像是一只"凤”,遥相呼应,组成"龙凤呈祥”。每一个热爱城市的人,都无法忽略它们。
家门口的大工程
每天早晨6点半,80后的付鹏开着自家的小车,从位于南四环旧宫的家往工作地点走。和多数早晨赶着往城里去的上班族不同,付鹏的路线是"反潮汐”的,目的地在几十公里外的大兴榆垡镇。
8点,他到达办公地点后,会戴上安全帽,开启一天的忙碌。他是一名服务于北京新机场指廊建设的技术员。
一年前,榆垡镇还是一个相对默默无闻的小镇。不过,现在,它却因为北京新机场而变得繁荣。每天,在这片总用地面积约27.9公顷的北京新机场航站区,有超过万名基层建设者在为一个新兴交通枢纽的诞生而劳作着。
根据规划,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区南北长1753米,东西宽1591米,由旅客航站楼、换乘中心和综合服务楼与停车楼三部分组成,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。
"第一次,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,参与这样一个大工程。”从事工程行业的规律,通常都是人随着工程走,工程到哪人就在哪,一扎至少3年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兴人,从业10年,付鹏难得有离家近的机会,"一辈子也碰不着几回。”
技术部的技术员,平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?付鹏的答案言简意赅:就是协调洽商,把设计师们在图纸上的设想和规划,踏踏实实地落实到平地之上。
"作业面很大,从这里望去,你可能觉得怎么只有那么点儿工人,其实都在下面呢。”站在现场,付鹏指着不远处的一台塔吊,形如"小巨人”般的塔吊,正在吊装一块9米长的模板。塔吊之下,就是被称为施工难度最大的五个指廊之一的中南指廊。因为,中南指廊的下面,就有三条轨道交通贯穿。
指廊,是机场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北京新机场总共设置了东北、东南、中南、西南、西北五个方向共五座指廊,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。它们就像是从手掌心伸出去的五根指头,指头的长短,也意味着将来乘客们搭乘飞机时便捷程度的高低。
"新机场的这种五指廊构型,一大亮点就是指廊短,从而避免了像首都机场T3航站楼那样,需要旅客拎着箱子长距离步行登机的问题。”付鹏说,根据此前专家的测算,未来旅客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,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,步行时间仅需不到8分钟。
形如"凤凰”的百年机场
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、顾问总工王东在"三十年三十谈”系列中的介绍,北京新机场选址工作始于1993年。国家发改委成立的北京新机场选址工作协调小组于2009年1月,最终确定大兴南各庄地区为北京新机场推荐场址。
2009年1月,也是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启用将近一年的日子。时至今日,在北京建工集团新机场项目总承包部常务副总经理白恒宏的记忆中,那段"大干快干”的经历仍令人难忘。
"两个机场,有相同,也有不同。”在白恒宏看来,同样是令人瞩目的大型机场工程,同样是工期紧的重任务,北京新机场的难度要高于前者。最典型的是,作为异型建筑,弧形的屋面和外墙都代表着施工复杂度的增加。而新机场提出的使用寿命目标是100年,比普通机场要多出30年。
"得益于技术的进步,这些更具革新性的设计理念能够一步步实现。”白恒宏举例,近10年前,建筑界还是依赖人工控制混凝土的配比,而现在,全部变成电脑操作,水泥、沙子、添加剂,每个成分占据多少比例,都是由电脑分配并操控,从工程质量控制上有了根本性的转变。
1232个隔震支垫实现8级抗震
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,是北京新机场的另一个特别之处。
按照设计规划,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航站楼,首次采用了双层出发、双层到达的设计,也首次实现了轨道站台与航站楼一体化设计。航站楼核心区地上一、二层为到达层,地上三、四层为出发层。地下二层为轨道交通站台及轨道区,将汇集京霸高铁、廊涿城际和新机场快轨三大轨道交通;地下一层为轨道交通站厅、换乘中心及行李传送通道等功能区。
也就是说,站台就位于航站楼进出港大厅下方。旅客乘坐轨道交通到达航站楼后,从地铁车厢里走下来,在地铁站厅层就能办理乘机手续并通过安检,或乘坐电梯直达国际出发层,感觉仿佛在同一栋写字楼里上上下下一般。
轨道交通在航站楼地下纵贯穿越,这又是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所没有的。"新机场航站楼距离高铁的垂直距离仅有11米,当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通过510米长的'高铁隧道’时,其产生的震动和风压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。”提起技术难点,北京城建集团新机场项目部技术副经理段先军如数家珍。北京城建集团所承接的航站楼核心区,正是整个机场工程的关键区域。
段先军告诉记者,在核心区整个负一层和负一层顶板之间的结构柱上,施工团队安装了1152个橡胶隔震支座,钢连桥上还有80个。这1232个橡胶隔震支座,整体上连接成了一个"隔震层”。这样,未来,当高铁通过时,不仅铁路的震动将不会传导到航站楼核心区,又因为隔震支座的同时极限位移可以达到66厘米,就相当于多了个"伸缩阀”,可以让整个航站楼防御8级强度的地震。
从搭"骨架”到加"装饰”
老话常说,女大十八变。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工程,就像是一个正在成长期中的"孩童”。每天,27.9公顷的工地上,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毫不夸张地说,每隔半个月,那里的模样都会焕然一新。
按照规划,2019年,北京新机场将建成并投入使用。据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航站区三标段项目经理张健伟介绍,北京新机场建成后,将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相对独立运营,共同承担京津冀地区国际国内航空运输业务,形成适度竞争、优势互补的格局,进一步提升我国民航业的国际竞争力,两个大型枢纽像京津冀区域两只强有力的翅膀,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发展的"航空双引擎”。
家住旧宫的付鹏,每次出差去T3航站楼搭飞机,都要预留2个半小时的路上时间,从城市的南端奔向东北端。也因此,他很盼望同样位于南端的北京新机场能够尽早落成,这样,他就能去离家更近的新机场坐飞机出门。
编辑: